8個A類人才報名,E類人才也要頂格社保,有房家庭中簽率低至1.4%……這兩天,IFC報名登記的消息刷爆了杭州人的朋友圈。
若論杭州今年第一超級紅盤,恐怕非IFC莫屬。64套房源,最終2797戶家庭入圍搖號。這些入圍家庭除了E類以上人才,無一例外全都是頂格社保(即從2006年1月起連續繳納社保)。如果加上那些被刷下的非頂格社保家庭,實際上的意向購房家庭怕是要遠超最終公布的2797戶。
雖說IFC自帶光環,但這一數字背后,還是反映出了杭州主城區尤其是核心地段僧多粥少的市場現狀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改善樓盤偏少,這是杭州購房者近年來的切身感受。從統計數據來看,也確實如此——目前全杭州在售及待售的單價5萬元/m2以上樓盤總共只有18個,這還包括和家園臻園這樣的尾盤項目在內。若按套數計算,可售房源總共也就4000套左右。這些房源量,還不到去年K11一個樓盤的報名人數。
如果把改善樓盤的范圍再放寬一些,單價4萬元/m2以上的都算上,即便加上月底將出讓的宅地,拱墅、西湖、上城、濱江四個主城區在售以及待售的樓盤也僅30多個。
目前,杭州四個主城區在售及待售(含3月底出讓地塊)住宅房源總量約2.8萬套,約為杭州十區總量的16%。根據剛剛公布的2022年末人口統計數據,杭州四個主城區常住人口為426.9萬人,占杭州十區(不含淳安、桐廬、建德)人口比重為38%。從這一組數字也可看出,主城區住宅供應量偏緊。在樓市回暖的大環境下,接下來主城區樓盤中簽率逐步降低將會是大概率事件。
除了短期的市場需求因素之外,中長期的供地結構以及城市發展格局,也決定了主城核心地段供不應求的特性。
杭州2021年印發的《構建共建共享公共服務體系專項計劃》,明確要求新增規劃和供應居住用地指標向九大星城傾斜。以2022年為例,四個主城區宅地供應量為318萬m2(建筑面積),而蕭山、余杭兩區的供應量卻高達496萬m2。
像杭州這樣一個常住人口總量已經超過1200萬且還在持續凈流入的城市,毫無疑問土地資源有限的主城區已經無法容納大量的新增人口。老城區大規模拆遷可能性不大,宅地增量有限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最新公布的《杭州市總體城市設計(補充完善)》(草案)中,杭州主城區范圍擴容了。除了拱墅、西湖、上城、濱江四個城區之外,還包括未來科技城、錢江世紀城、蕭山科技城、下沙、喬司等區域。這些區域其實一直以來市場熱度也相對較高,比如未來科技城和錢江世紀城,基本上處于一房難求的狀態。
當然,隨著地鐵網絡不斷織密、多中心格局加速成型,非主城區的宜居板塊也會越來越多,也將給購房者提供更多選擇。不過,主城區核心區域的樓盤,其稀缺性也將長期存在。
尤其是今年,申花、濱江等多個主城區板塊的供應量緊缺。主城區熱度的上升,難搖程度的提高,或將帶動主城區二手房以及周邊的新房市場。
關鍵詞: